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像照着你画的 (第5/5页)
> “老板,来碗牛rou面,多放辣。”迟叛扬声喊,转头时看见唐穆清正对着菜单蹙眉,忽然想起她胃不好,补充道,“再加碗阳春面,免辣,卧个荷包蛋。” 杨晓味举着手机拍厨房,镜头扫过灶台时突然喊:“迟老师您怎么知道唐老师爱吃阳春面?”迟叛刚要答,就见唐穆清把一杯温水推到她面前,杯沿还沾着片葱花:“上次看唐老师的纪录片,吃面时总加荷包蛋。” 面端上来时,辣椒油的香气漫得满桌都是。 李鹤年看着这幕笑,拐杖往地上顿了顿:“你们年轻人,倒比我这老头子还讲究。” 周翊正埋头嗦面,辣椒油溅到亮黄色冲锋衣上也不在意:“鹤老您不知道,网友现在就爱看这个!” 迟叛正吸溜着面条,没注意到对方抬眼时,目光在自己沾了点辣油的唇角停了半秒,像被烫到似的又移开。 面馆外的糖画摊转起了转盘,“哗啦啦”的响声里,杨晓味举着相机跑出去:“我要拍个糖画特写!这手艺在安城快失传了!”周翊赶紧跟上去,临走前还不忘往迟叛碗里塞了块牛rou:“多吃点,下午还得去老戏台看皮影戏呢。” 阳光透过窗玻璃落在桌面上,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处。 老戏台藏在巷子深处,朱漆剥落的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匾额,写着 “光影阁” 三个字。戏班老师傅正蹲在门槛上糊皮影,驴皮在阳光下泛着半透明的光,剪刀剪过镂空处的声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今天演《嫦娥奔月》,” 杨晓味捧着攻略本念,“老师傅是非遗传承人,他父亲当年给梅兰芳先生做过皮影道具。” 周翊正帮着搬长条凳,闻言直起身:“那可得拍仔细点,我外甥女最爱看这个。” 李鹤年被扶到前排坐下,指尖拂过戏台边缘的雕花:“我年轻时拍《三打白骨精》,皮影戏班的师傅来探过班,说光影里藏着真功夫。” 迟叛挨着他坐下,忽然往旁边挪了挪,留出小半张凳面 —— 唐穆清刚从茶水摊回来,手里端着两杯绿豆汤。 “刚晾温的。” 唐穆清把其中一杯递给迟叛,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滑。迟叛接过来时,指尖慢了半拍,擦过她的掌心,像碰了下戏台檐角垂着的铜铃。 锣鼓声起时,老师傅提着皮影走到灯箱后,白布上立刻映出嫦娥的身影。广袖流仙裙在光影里飘曳,竟和唐穆清去年电影节穿的礼服有几分相似。“这皮影的眉眼,” 迟叛低声说,“像照着你画的。” 唐穆清的视线落在白布上,嫦娥正转身奔月,衣袂翻飞处露出纤细的腰肢。 两人的声音混在锣鼓点里,轻得只有彼此能听见。 杨晓味举着相机拍皮影,镜头扫过观众席时,突然对着屏幕笑出声 —— 迟叛正把自己杯里的绿豆往唐穆清碗里拨,对方没拒绝,只是用指尖按住了她的手腕,动作轻得像皮影戏里的拂袖。 戏演到高潮处,嫦娥吞下仙药飞升,白布上的光影突然暗了暗。两人的肩膀轻轻抵在一起,像两块被光影粘住的皮影。“小时候看过这个,” 她的声音裹着绿豆汤的甜,“那时候总以为,皮影是活的。” 唐穆清转头时,正看见迟叛的睫毛在灯箱光里泛着金,像被剪进皮影里的翎羽。“现在觉得呢?” 她问。 “现在觉得,” 迟叛的目光落回白布上,嫦娥的身影正渐渐远去,“能和真人挨这么近,比看皮影有意思。” 戏台的锣声 “哐当” 一响,震得檐角的铜铃晃了晃,把那句没头没尾的话,藏进了漫天的光影里。 唐穆清没去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下章收费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