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85 璞玉岂甘承旧范 冰河终化润无声 (第1/4页)
085 璞玉岂甘承旧范 冰河终化润无声
陈旻的办事效率极高。不到两日,一份初步的调查报告便放在了吴道时的案头。 “处座,”陈旻立正汇报,语气谨慎,“关于大小姐近期的接触,除了已知的贝满师友,有两处新的、较为规律的活动轨迹。” 吴道时抬起眼,目光如鹰隼:“说。” “第一,是医院。大小姐近期,大约每隔十天左右,会去一次协和医院。并非看病,而是进入住院区,停留时间约一小时。”陈旻顿了顿,补充道,“我们的人侧面了解过,贝满女中近期确实应红十字会请求,开设了临时的战时护理选修课,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大小姐似乎是报了名。” “护理课?志愿服务?”吴道时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这个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符合教会女中的慈善教育传统,也符合当下战时的社会氛围。但他本能地觉得没那么简单。 吴灼为何突然对护理感兴趣?这和她执着于电机工程有什么内在联系?还是说,这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体验”? “她去的是哪个科室?接触的是什么人?” 吴道时追问,不放过任何细节。 “主要在普通内科病房,接触的多是伤兵和贫苦病人。行动有修女带领,看起来……就是普通的义工。”陈旻回答。 吴道时沉吟不语。医院的背景看似干净,但人员混杂,正是情报传递和隐秘接触的理想场所。他不能排除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伪装。 “第二点呢?”他暂时按下医院的疑点。 陈旻的神色略显凝重:“第二点,关联到清华大学。我们确认,大小姐确实通过某种途径,接触到了清华无线电研究所的任之恭先生。” “任之恭?”吴道时身体微微前倾,这个名字让他瞬间警觉。任之恭是清华电机系的顶梁柱,国内无线电领域的权威,更是他之前怀疑沈墨舟可能借用的“跳板”之一。“她怎么认识的任之恭?具体接触情况?” “具体结识过程还在查证,但接触方式……似乎是通过医院。”陈旻翻看了一下记录,“我们的人注意到,有一次任先生去协和医院探望一位生病住院的同事,时间上与大小姐去做义工的时间有重叠。 虽然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在医院直接交谈,但此后不久,大小姐就去清华园听过任先生的一场非公开的技术讲座。讲座主题是‘短波天线的最新进展’。” 医院……任之恭……讲座…… 这几个词在吴道时脑中飞速串联。 一个看似偶然的医院邂逅?还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偶遇”? 任之恭这样级别的学者,去探望同事是常事。吴灼做义工也是合乎情理。但两者在时间地点上的重合,以及后续吴灼顺利接触到高深专业讲座的结果,让吴道时很难相信这仅仅是巧合。 吴道时目光锐利地看向陈旻,突然问了一个关键问题:“沈墨舟和任之恭之间,之前可有过什么交集?” 陈旻似乎早有准备,立刻答道:“处座,根据我们掌握的清华内部往来档案,沈墨舟与任之恭先生确曾有过公开交集。约一年前,文学院曾举办一场跨学科的‘科学精神与人文视野’系列讲座,沈墨舟主持过一场,邀请的主讲人正是刚从美国归来不久的任之恭先生。当时只是一次常规的学术活动,公开记录显示两人仅限于会议礼节性交流。任先生长期在美,回国时间不长,从现有信息看,二人之前应无深交,之后也无频繁往来的记录。” 陈旻的调查止步于此,他看到的是一条看似合理的、由“志愿服务”引发的“学术机遇”链。但吴道时几乎立刻穿透了这层表象——以任之恭的身份和地位,绝无可能仅因一次医院偶遇,就轻易允许一个毫无背景的女中学生进入他的核心学术圈子。这背后,必然有一个分量足够的引荐人。 一个名字如同黑暗中划亮的火柴,瞬间照亮了吴道时的思绪:沈墨舟! 是了,只有他!沈墨舟与任之恭同属清华体系,尽管陈旻认为他们“无深交”,但恰恰是那次公开讲座的主持与受邀关系,为沈墨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不引人注目的接触由头! 沈墨舟在贝满的特殊地位和其展现出的深不可测的人脉网络,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