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霞生(5) (第2/2页)
毛毛躁躁:“试一试便是,别当真,莫要摔了跟头。” 林父却摸着胡茬笑了:“好事,祈安愿意去做就让他试试。” 那几日,林祈安兴奋得常常睡不着,拿着木枪在院里比划到深夜。 铺子内,炉火正旺,打铁声却一声未起。林父拄着铁锤立在火边,眉头紧锁,神色恹恹。 这时,门口帘子一掀,一名旅人模样的剑客走了进来。身形高瘦,腰间佩刀卷了口,刀鞘满是风尘。 “这位师傅,”他拱了拱手,语气客气,“路过贵地,刀刃磕坏了,想请你替我打磨一磨。” 林父抬头,点了点头,把铁锤放下,接过那口刀,仔细端详。 剑客趁机扫了一眼炉火,又看了看他凝滞的神色,关切道:“您神思不属,可是心里另有挂碍?” 林父想到自己儿子,自豪一笑:“我儿要参加开春的武举初试,我正想着给他打件兵器,却没有什么合适的料子。” 剑客闻言恍然:“啊,原来如此。若是好料,在下倒知一处。西岭山崖边上有铁胎石埋着,打刀最是锋利。眼下我佩的这口剑,便是取了那处石料所铸。” 林父听罢,目光不由自主落在那口长剑上。火光映照下,剑刃寒芒内敛,却透着股沉稳锋锐。 他眼神一亮,胸口仿佛压抑许久的闷气骤然散开,心头涌起几分振奋。 “果真……还有此等石料。”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喜意。 剑客将几枚铜钱放在案上:“此处险峻,寻常人不敢去。可若能得之,铸出的兵器,必能随心合手。” 他说到这里,拍了拍腰间佩剑,语气笃定,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转而客气拱手:“这口剑还劳烦师傅替我修磨,三日后来取。” 炉火噼啪作响,光影映得他脸庞明暗不定。林父凝视着剑,眼神渐渐炽热,仿佛终于找到了心中答案。 …… 春寒料峭,风自檐下卷过,白幡猎猎作响。 灵堂之中,烛泪长流,香烟缭绕,哀声压抑。棺木静静停放,仿佛前夜炉火的光焰已燃尽,只余满堂冷意。 林母哭到浑身无力,被旁人扶起,仍执意要靠在棺边不肯离开,像生怕一松手,连这最后一丝牵挂也要被人夺去。 林祈安攥着衣角,指节泛白。 他眼睛酸涩,却倔强地没有掉泪。脑子里反复浮现出那日清晨父亲的背影——肩上背着铁锤,脚步沉稳,雾气里渐行渐远。他记得父亲临走前回头,朝母亲点了点头,神情平静得像只是要去赶一趟寻常的市集。谁也没有想到,那竟成了最后一眼。 灵堂内香烟沉沉,映得人影摇晃。邻里低声啜泣,偶尔传来木鱼声,砸在鼓胀的心口上,让人透不过气。 “爹……”林祈安喉咙紧得几乎发不出声。他想跪下磕头,却觉得双膝像灌了铅,动不了。他明白,父亲再也不会在炉火旁大笑,不会伸手替他揉头,不会在雪夜里替母亲拨亮灯火。 外头的春风卷过,幡影摇动,哀声随之起伏。 忽然,衣袖被人轻轻扯了一下。 他下意识一偏头,只见灵堂角落的白幡后,立着一个人影。黑发高束,青布衣衫,腰间斜斜插着一口长剑。 见他回望,那剑客抬起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剑客的声音如同风声钻进他耳里:“少年,你是不是很想,再见你爹一面?” 林祈安喉咙发紧,心口猛地一颤,眼泪险些掉下来。 剑客的声音轻而缓:“有古法,名为请魂。以槐木为引,亡者遗物为凭,只要诚心呼唤,魂影或可归来。——不瞒你说,见到你,我便像看到了以前的我。我年幼失恃,曾试过请魂,如今我还能每夜见到母亲的亡魂。” 林祈安呼吸急促起来:“你是说真的?” 剑客没有再多言,只是微微一笑,转身隐入幡影之中。烛火一晃,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林祈安怔怔站着,耳边哭声与木鱼声重新涌来,可心口却只回荡着那句话:“我还能每夜见到母亲的亡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