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动点 (第1/2页)
不动点
一连几周,徐安都埋首于被分配的脏活和对那组窗口抖动数据的反复分析中。 她曾经调侃概率统计是在噪声中寻找幻觉。如今她也成了寻找幻觉的人。 她迅速计算了局部自相关函数,噪声并没有被完全过滤掉,反而在某些尺度上被放大。那是一种近似分形的震荡,像拓扑世界里一条不断自我缠绕,永远无法简单收敛的路径。 她开始反复推演模型参数,把整个市场拆解成无数微观片段去重构。一次次迭代,仿佛一张模糊的地图被一寸寸描摹出来。 在某一次运算中,模型突然稳定下来,曲线不再是混乱的抖动,而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内在秩序。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数学规律。她知道,她离答案越来越近了。 第二天一早,徐安拿着自己的模型给周延平看。她讲完,房间短暂地安静了一秒。周延平的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若有所思。片刻后,他才抬眼,温和地开口;“做得不错。周五全员大会,你把这个拿出来讲讲。” “现在还很粗糙,”徐安下意识解释:“我还没在实际数据上做过完整回测。” “不用。”周延平截断她,声音里带着点鼓励:“年轻人要抓住机会,重要的是把概念表达清楚,细节以后可以慢慢完善。” “好。”徐安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周五的大会,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徐安站在讲台上,有些微微的紧张。她过去的两天一直在忙着将理论模型套进实盘模拟,但时间太赶,只跑通了近三年的数据。 她刚讲完第一部分没多久,就有交易员打断她:“回测样本才三年?三年样本市场环境都没覆盖全,有什么稳健性?” “三年的样本确实短,”徐安试图解释,“但高频策略对市场微观结构的依赖很高。十年前的数据几乎没有参考价值,三年的数据足够验证概念了。” “交易成本呢?”又一个人开口:“这么高频,不光手续费和滑点,冲击成本都不考虑,跑出来的收益全是幻觉。” “还有延迟,你在微秒级的窗口找规律,你的算法能跑在微秒里吗?延迟超过一微秒,这模型就是废纸。”交易员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徐安知道有些是挑刺,但有些确实是无法忽视的事实。从理论到实践终归有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 有人轻笑一声:“你们研究部是喊我们来听学术报告吗?我们这里是大学吗?天天提假大空的理论,到了实盘里就全是漏洞。” 周延平终于站了起来:“徐安是我们研究组的新人,新人缺乏常识很正常。都怪我想着给组员机会多展现自己,没有把好关。”他说完看了眼魏锋,像是在等待魏锋的指示。 “散会。”魏锋面无表情地开口,像一锤砸在石板上:“徐安留下,就站在那儿,把交易成本补进去,夏普、最大回撤、交易频率都测出来,做不完就不要回去了。” 人群散去,经过徐安时露出了或探究或同情的打量目光。徐安一个人僵立在高高的讲台上,半低着头,指尖死死抠着键盘。 夜深,楼层空旷得像一座废墟。魏锋推开会议室的门,徐安还站在讲台上。会议室没有开灯。屏幕的冷光映在她的面庞上,把她的神情照得苍白。她看起来有些疲惫,但她的嘴唇轻抿,眉头微蹙,仿佛是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幽灵。 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