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 三贤者讲道 (第1/2页)
“虽然修行之人讲究清静无为,不适合太隆重的大场面。”张邋遢为难的道,“但如果人人都自顾自己而没有给他人传道授业者,道也会没落。” “讲真,给他人传道,也是一种修行。” “贤者所言极是也!”正一和全真两位祖师闻言,连连点头。 “如果一味地避世隐居,反而是一种执念甚至是魔障,反而不利于修行。”张全中道,“况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修行者不可能闭门造车。” “张道友说的极是!”简永昌道,“如今皇上以道立国,我等这些道门的先行者,正应该广开道场,四处讲道,给普罗大众普及道门精髓。” 很快,张邋遢就在稷下学宫的‘论道场’开始给众人讲道了。 论道场,处于稷下学宫的中心位置。 是一座巨大的广场,干净、整洁。 全部由清一色的一米见方的青石板铺成,占地面积一公顷。 周围是荷花池,荷花盛开,水鸟畅游其间。 当中有一个讲道台,只有圣贤、或者诸子百家的领头人才有资格在上面讲道。讲道的时候,下面的人可以与之论道甚至提出异议。 思想完全开放,允许随意辩论。 稷下学宫建立论道台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让诸子百家的人,在这里敞开来讨论天下真理。可以讨论各家的学说,的优劣长短。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尽情的商讨治国之策。 提出来之后递交给皇帝,看皇帝是否采纳。 稷下学宫有如此多的人才,肯定能够提出很多利国利民的建议来。诸子百家的学说本就不同,不同的思想激烈的碰撞和交流,必定会诞生灿烂的智慧的花朵。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稷下学宫的人都是纯粹的学者。 朝廷规定,稷下学宫完全和朝堂割裂开来,只有议政的权力而没有行政的权力。就相当于三权分立把立法司法行政分开一样,建立稷下学宫是把议政和施政分开。 不像封建贵族,朝廷的每一项决策,都能影响他们的利益。 华夏这片土地上的智慧,绝大部分都是被利益二字给糟践了。 很多地方官吏,不得不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用在应酬和利益纠葛上面。实际用在治理州县上面的智慧,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其实并不是他们治理不好州县,而是好的方针被利益给碾压了。 而现在皇帝让稷下学宫商议朝政并且着重采纳,就是完全杜绝施政和利益相互勾连。 稷下学宫的学者提出的方针如果触犯了一些势力的利益,完全不用惧怕。因为任何人,包括皇帝,都不能够处置稷下学宫的学者。 稷下学宫的学者,只有院长才有资格处分。 因为没有利益在里头,且不惧怕任何人,当然就会提出利国利民的方针来。也不可能提出很差的方针,因为每一项方针都是经过诸子百家论道过的。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利益纠葛。 诸子百家的‘利益’,在于他们学派的声望。 学派声望就相当于大学排名,哪家提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