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44 (第2/2页)
,放慢动作推开了窗。少爷,漫天的雪中,你想的是谁?顺子问的话似还在耳边回响。想的是谁?呵,呵呵,陆畔的眼里满是笑意。顺子端着第二碗药汤子进来时,见到的就是在“偷笑”的陆畔。心想:少爷,你是在想象娶媳妇吗?或是在想象管先生改口叫岳父?瞧您背地里乐的,难怪撵我走。不过,甭管您想啥,“哎哟,少爷,小的知道您烦,可小的还是要说。不能开窗的。您背部的伤,它不止是剑伤,您一定要当回事,主要是被海水泡过不是?”医官们千叮咛万嘱咐,别发热。很担心出现发热症状。而且一旦出现,搞不好就会反复。陆畔皱眉,刚才想到哪都忘了:“啰嗦。”——“娘,你看我耳朵是不是红了?”钱佩英瞅了眼闺女:“可不是?通红的,你刚才去烤炉房冻着啦?”这个新年,大伙没歇。大年三十吃顿团圆饭,大年初一照样开工。宋茯苓疑惑:“没有啊,就这么几步路,我还戴耳包了呢。可是热的不行。”钱佩英用围裙擦擦手,摸了摸女儿的左耳:“那不是冻的就没事。左耳发烧,是谁念叨你呢,备不住是你爹。”男左女右嘛。宋茯苓:这都哪跟哪?老妈怎么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理由。还别说,这个正月里真有很多人惦记宋茯苓。初七这日,云中县的伍员外家。伍员外家里是靠开糖厂发家的,云中县这个地方产甜菜。家里过的比农户家那是富足多了,只田地就有好些晌,庄子不算,富到能拿出好些银钱捐个官当土绅员外。伍员外就在惦记宋茯苓。他正和老妻说,开了春,长孙的婚事要提上日程。他老妻说,是啊,要的要的,十八岁啦,本是先皇丧期前就想要让媒人登门去看看于家姑娘的。于家老爷子是云中县的举人,虽说岁数大了,不可能再进一步,搞不好再过一二年就快要不行啦,但是毕竟举人家的孙女,配咱们门楣上尚算可以吧。伍老爷子一听,忽然不同意于家啦,就和老妻小声说,当初没派媒人去也好,又讲了宋福生家女儿。将宋福生的方方面面说与老妻听。其实他老妻也知晓有匾那家,不用多介绍就知晓任家村河对岸那户人家。话说回来,这附近又哪有不知晓的?皇上赐予的,羡慕死他们了都要。那匾能进入真正的大户人家视线。如果伍家真能娶了那家姑娘,确实能借上力。“可是,老爷,我也耳闻过,年纪上是不是有点太小了?不能马上过门吧?”老太太还是惦记早抱曾孙的,还给出主意道:“老爷,他们那不是叫什么九族吗?里头应该有适龄的。要不,回头让媒人在那里面给挑一挑?”“屁话!”伍老爷子没听完就打断。搭进去长孙,长孙是要顶他伍家门庭的,却为只随便挑一个娶?那所谓的“九族”关系再亲,娶宋福生的女儿和随便娶一个能一样?那还不如趁早选于家姑娘呐。伍老爷子越想越认准了,“晚两年算什么,你这人糊涂,最起码的道理都不懂。”“什么道理?”“好饭不怕晚。”正月十四这天,童谣镇,胡县令家。崔姨娘满眼嫉恨正要摔茶杯,被嬷嬷挡住:“姨娘,可使不得。”这大过年的,摔出声响传到夫人那里,夫人又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