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17 (第1/2页)
只一天半天的急降雨量,第二趟房能跑得了吗?早早晚晚要做好准备。也不算像他们家现在借住的,像翟婆子家,不靠河,但是把着最西面靠近田地的位置。最西面那片田地啊,眼下已经被淹。河水本来是走着它的河道。可是这一涨水,这古代的河边又不像现代似的,会给修整河岸修台阶,修防护堤。以前水面就快要和两面路持平,目前这一天一宿下来,又是雹子又是暴雨,像条小溪似的已经漫过田野,冲刷着拐着弯向下坡流,进了院儿。他们家,翟婆子家,翟婆子旁边那五户,其实和第二趟房是一样的危险程度。最讨厌的一点是,有许多人家是用土坯子盖房,那玩意用水一泡,它塌啊。再给人埋在里面。这么加在一起,立即搬的,就是几十户。他们宋九族房子没完工,本来就挤在村里,眼下借住的又不能住了,因为之前借住的就是靠河这些人家,那时候想着来回去河对岸方便。这么些人口,要知道古代一户人很多的,祖孙几代,怎么安置?这就是任家村是大村,在古代百十多户就是大村,人口多。而高坡那里的人家只有十八户。那才怪呢,住那面的条件还不好,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给当年的里正上钱,任公信专门给批那面的地皮。所以有的条件差点的,或者人口多的,自己家人都是强挤下,公婆儿子儿媳一铺炕,再添这么多外人,不用想就知晓,硬塞也不够住。“听我说,眼下不能指望只高坡那里了,二十七对十八户,住不下,以咱们进村这条路为中心线,以南的,现在各家主立马告诉我,你们家能塞下几个人?”宋福生指向任族长:“去,去那里记数,报上来的,甭管回头你家婆娘容不容,都要给我接收。”任族长拿着笔,拿着本子,坐在堂屋炕上开始记录,外面雨太大了,都转移到他家。他家其实就属于住在中心线的,可是屋子里已经很潮了,这么热的天要烧烧炕烘干,院子里也有积水。各家当家的老头、男人站在炕下纷纷汇报:“我家能挤下四个。”蹲在窗沿下的老头:“我家六个。”“我家八个。”“你家能塞下八个?”“我家偏房有铺破炕,这天也不冷,就是没被褥,只要他们自个带着被子去,能塞下。”任族长瞟了眼村里这个后生,这后生的爷爷,他熟悉,只是大前年没了,之后就由这个后生当家,平时看着不蔫声只干活,一直是溜边的任务,关键时刻:“好样的。”男人们都要面子,听到有人被夸奖,更是来劲,尽最大能力往自己家塞人:“我家也能挤下八个。”外面,各户婆娘们穿着蓑衣打着雨具,站在院子里顶雨听里面报人数。宋福生说:“报人数的时候给我留只耳朵,下面我说的,都给我用心听。一,别以为住在中间,水就过不来。等会儿出了这个门,收集所有你能用的袋子,去高坡那里划拉土坯子装袋,将这些袋子堵在门前缝隙,窗户外。”排号报人数的各家主纷纷点头。“二,我知道很多人家吃的村里的那口井水。现在甭管是你自己家有井,还是吃村里井水,出了这个门就立马去打水存上。把你所有的盆子桶都用上,最起码存的水要支撑十天八天。再这么涨水,那浑浊的,会影响咱们地下水,我怀疑现在都得渗下去一些,就不能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