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31 (第2/2页)
好县令;那些在风雨中赈灾的专员;那些从御药院下到地方的太医到城里药铺子的郎中拼命救治的人;那些参与救援的将军;那些自救也努力救别人的普通人、善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这些人和他宋福生都在同一日月之下,是这天地之间的人。就因为一个狗屁儒家思想,什么孝与不孝,尊与不尊的狗屁不通的理论。不隔离,粪便污水横流,细菌四处扩散,蚊虫大量繁殖,食物被淹发霉变质,致使一个传染几个,发热症,红眼病,听说还有那小孩得了一种站都站不起来的传染病。是不是下一次天灾来临,还不隔离?还要死这么多人,还要受某些禁锢思想限制?听说,这次前几名的试卷会直达天庭,为了那一丝丝可能,为了下一次天灾皇上能直接下令。宋福生进了空间。“爹,怎么了?”宋茯苓拿着书坐在沙发上扭头问道。宋福生只说了下考题,其他再没说,只是坐在餐桌前,脸上露出了纠结,手指不停地弹着桌面。宋茯苓却猜到了她爹在纠结什么,“爹,考到了这种程度,您连空间里有书都不偷看,那就想怎么答就怎么答吧。人活一世,要是处处功利,没什么意思。我收回以前提醒您的话,这回我支持你。”宋茯苓说完就低头接着看书,嘴里像念佛号般,又说了句:“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第七百四十一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两章合一)看守宋福生答题的衙役,就觉得他看的这位举子有点儿毛病。这名应试者。别人做饭,他睡觉,也不吃个饭。别人接到卷面沉思,他将几张草稿纸揉成团儿,给那小小的考棚扔的乱七八糟。当别人活动十指,卷起衣袖,蘸好笔墨开始稳重答题时,他又睡觉。衙役根据看守经验,本以为,这回宋福生会睡个最起码一盏茶之久,才能起身好好答卷呗。并无,只看那人躺下没一会儿就身。再起来,就不是他了。衙役说不出那人身上正散发的是什么气质,也不知那人答的如何,他目不识丁。但衙役就觉得眼前那位举人的精气神好像不一样了。不再是之前坐在那里扔纸的闹心吧啦样,而是像外人说的那种诗兴大发,就是一个写啊。在衙役对面答卷的宋福生,边答边想:出题者不是爱提醒答卷者最好以史为鉴吗?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尽量少空口白牙、胡说八道。那来吧。关于瘟疫的策论,宋福生挥动着笔墨,他的策论观点就是:什么狗屁这思想那思想,什么都不如,请皇上,请各位一方父母官“以民为本”。他从东汉灵帝到西晋武帝共爆发大规模疫情二十次,写到魏国当初人口最多,一场大疫下来,“十州之地”的人口,竟“不如往昔一州之民”。还举例咸宁元年,仅都城洛阳一城,死亡万万人。举例某皇朝存活的一百六十八年里,爆发大规模疫情五十九次,举例某皇朝仅都城临安一地,就频繁爆发过十五次疫病。宋福生先举了一堆以史为鉴的例子。他想用事实告诉主考官,甚至告诉皇上,这些史料的简单记录背后,常是生命财产触目惊心的伤亡。难道还要用一次次沉痛的疫病悲剧,才能让儒家士大夫们改变对隔离深恶痛绝的道德观角度?真孝顺,真有道德,宋福生寻思话了,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