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分卷阅读79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96 (第1/2页)

    装一根头等参。

造成一种,要让所有的买家以及跃跃欲试想买的顾客认为,会宁卖的真是稀有难得的好东西,买一样少一样,凡是买此类只认会宁出产。

相应的,包装上来,价钱就要提高。

提价并不可怕。

好东西就是这样,除了贵,它没毛病。

拎个包装盒出门,都要让买家有无上优越感,老百姓凭外包装就能知晓,窃窃私语,这人拎的是长白山的贵物什啊。

福生这么一形容,富贵就懂啦。

这就相当于福生当初应试,那些举子们配备的考篮,好考篮,人有面儿。

只要钱给到位,别说皮箱装参了,咱家都能给你安俩轱辘让买家一路拉着走。

而这一摊搞包装的活计,宋福生打算给二哥福喜,让福喜拉起队伍来挣这份单独的钱。

可宋福喜这人,不太善于跑这些事儿。

宋富贵就想着,在福喜人还没到会宁前,他顺手将原料给张罗起来,包括装参的木头最好都给运来攒足。这样福喜人一到,只需要带人手安安心心做活就行。

富贵去给福喜跑木头的事去啦。

热的他,到了乡下人家二话不说,拿起水舀子就咕噜噜舀缸里水喝,顾不上用井水洗脸,坐在小板凳上,接过老乡递来的干粮三两口就吃下肚。

边囫囵咽着馒头边嘱咐道:

“别看我让你们村伐木,但不可将小树给伐掉。

咱们县太爷,前一阵去下面走动,一直强调一句话。

挣钱虽要紧,但不可忘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为子子孙孙,咱们也要在采伐时多注意。”

富贵从乡下赶回县里后已是傍晚,连家都没回又跑到对着黄龙府那条官道的城门处,推门进了一个大院子。

这是极为宽敞的院子,是以前会宁那个失火的仓场衙。

从失火后,这里就遗弃成了废址。

估计当初那位在任知县也很愿意以此借口盖新仓场,因为能合理的贪一笔啊,这一处就被彻底扔在那。

没被烧干净的办公房屋和库房,被闲置几年很是破败不堪。

这回宋福生打算重新启用,招人手重新归拢这里,给千里马镖局养骡子用。

地方很大,钱佩英那里山货放不下,这里还能存一些货。

在这件事上,阿爷和马老太还跟在宋福生的屁股后面念叨过:

你单独整个账目,那千里马对外不是落在富贵和四壮的名头上吗?

以富贵和四壮名义,向县衙交点租子钱,你给便宜些就行。

让人说你白用公家东西犯不上。

咱想腐败也不能贪那点便宜不是?用不着为三瓜俩枣被人揪小辫子。

自从宋福生做官,家里人都很注意。

“贵爷。”

“贵爷。”

富贵进院边点头边开始查看进度,冲在房顶上搭瓦的工匠们喊话,再快一些。

家人快到了,大量的车马面临安置。

来到仓场后院,这里正露天支起二十多口大锅,汉子们在光膀子炒着东西。

“贵爷,您来啦。小的给您泡一碗新炒的,正要与您说呢,小的闻着今日火头炒出的比前些日的香,焦香,闻着也香。就是麻烦,小的们先用大火炒烧,又用小火翻炒。”

“噢?泡一碗我尝尝。”

宋富贵喝的不是别的,正是用婆婆丁的根茎炒出的茶。

婆婆丁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中药作用。

宋福生和富贵说,放话出去,收一些婆婆丁根,咱们少量的炒一炒,制作一些婆婆丁根茶。

每年三月份,朝廷会派专员从这里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