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分卷阅读89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90 (第1/2页)

    没话硬找话。

这回她算是知道了,所谓谈恋爱就是总说没营养的话,难怪上学那阵,就一个你吃了吗的话题,室友都能对着电话聊的满脸喜意。

好吧,你要说啥。

“我们死后要不要建在这里。”

在陆畔看来,要是有这个想法,这一趟就不能只是玩了,要好好选地儿。

宋茯苓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

啥?

她刚听完随处乱盖坟,断子绝孙,陆畔就要死后埋在这里。

再者说,陆珉瑞,我还没有嫁你呢,你不和我商量婚礼的事儿,你和我商量墓地?我还不满十八。

正巧开饭了,米寿喊jiejie。

宋茯苓上下扫一眼陆畔,脸上挂着不高兴离开。

陆畔很疑惑:“……”

陆畔和茯苓的第一个矛盾点出现。

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不同了。

古代越是世家大族,越是很早就开始建墓,皇上那就更是了,登基就开始建。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要几年,规模宏大甚至要几十年时间。

晚饭,酸菜饺子,蝲蝲蛄豆腐,大锅掀开,金灿灿的粘豆包,另有许多rou菜,小鸡炖蘑菇,汆白rou等等。

宋茯苓吃粘豆包蘸白糖。

钱佩英问她:“咋了?”

“没怎么。”

钱佩英看了一眼陆畔,发现那孩子总看她闺女脸色,就差给夹菜了。她就没再多问。

珉瑞那都哄捧的啦,还想让人怎么的,她闺女事儿多。

当然了,女孩子就这时候事儿多,一点点针鼻大的事儿都能不高兴。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

钱佩英就去和马老太边吃饭边商量,她明日上山背油盐酱醋,老太太背药。

两日后,凌晨出发,一行人上山了。

偶尔还能听到野兽叫。

宋福生、钱佩英、宋茯苓紧紧跟在陆畔身后。陆畔腰身上系个绳子,绳子另一端挂在茯苓腰上。

福生望着前方高大的背影,觉得危险时,姑爷最可靠。

要是没有姑爷跟着来吧,他作为家里男人,啥事都要张罗。那时候送粮也是,玩命的事,要冲上前。

现在有了陆畔,他啥也不管,就跟在陆畔后面。

第八百五十七章高端的食材往往在晚上出现(两章合一)

爬山过程,如果被分为四部分。

前四分之一行程。

马老太头戴斗笠,斗笠上安装一圈面纱。

怕小飞虫从面纱底部飞进去,马老太还系了一个红粉相接的小花围巾。

这是几个孙女做衣裳剩的布料,她觉得扔了白瞎,拼接起来给自个缝条围巾。

系紧了,小飞虫就飞不进去了。

老太太身穿小薄棉袄,身后背双肩包,这包解开,还能再当件衣裳保暖,里面装油布雨披、药品、糖等乱七八糟的物资。

腰间捆住仨竹筒,还有一把刀。

老太太脚上鹿皮小皂靴,儿媳妇给做的小马裤塞靴子里,小腿肚还被布捆的紧紧的,以防静脉曲张。

就这一套,正经挺飒爽英姿的呢。

这前面的路,小老太太爬的也不费劲。

让她坐轿,她两次拒绝,不坐,不服老。

还和腰间捆竹筒像捆满炸药包的顺子说:就逃荒那阵,怕后面有追兵撵,她跑的可快了,不比年轻人跑的慢。

顺子说:“您现在也比年轻人厉害啊。您的经历和精神头,依小的看,有的那年轻人,一百个也不敌您。”

老太太被夸的眉开眼笑。

总之,前四分之一路,对于大伙来讲,一句话概括就是:

天空飘来五个字,爬这点儿山,不算事儿。

当玩似的,一路听着野兽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