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平海往事-寄印传奇纯爱版(29)  (第8/12页)
的人。    十八岁那年她考上了平阳的一个大专,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平海,吃上了公家饭。    「一晃这么多年了,其他不说,光在酒店这行也折腾了些年头,怎么也算品遍各地美食吧,但有一点没变,」    她笑着摇摇头——脑后的紫色纱网也跟着抖了抖:「还是不能吃辣,没半点长进。」    陈瑶她妈的声音和凤、薄样锋利,轻而易举便划开了这个满是花椒和油脂的午后。    我只剩埋头扒米的份。    后来她妈要了几两二锅头,说要跟我喝点儿,我恐怕义不吞辞。    抿了几口酒,她说算是看出来了,她这人就是个老顽固,很难改变,在平海待了十来年也不会说平海话。    不是学不会,是压根就没想过去学。    一番苦笑后,她问母亲的学校咋样了。    我说快了,各方而都差不多了,出来年会整个春季班,到秋天正式招生。    她嗯了声,笑着感慨说:「真好啊,你妈多幸运呐,好歹有个梦去追。」    我觉得这么聊下去就有些过于深奥了。    事实上,我还没搞懂这顿饭目的何在。    笑了笑,我埋头抿了口酒。    陈瑶她妈也抿了口,然后望着一桌油腻发怔。    半晌她托着下巴摆了摆手:「你是不知道啊,这女人想出头要付出多少代价。」    我不由愣了愣。    「不说这个了,不说这个了,」    她很快摇头叹了口气。    接下来,她仰头闷光了杯子里的酒,顿了顿说:「陈瑶留学的事儿你也听说了吧?」    她那头酒红色长发在灯光下折射出几缕橙色光晕,偏分头的缝隙笔直而洁白,于是我吸了吸鼻子。    陈瑶她妈说到底是要为陈瑶去澳洲留学扫清障碍,当然口头上她不是这样表达的,她说她是在「弥补」。    她说陈瑶老早就想出去她没同意,现在她同意了,她想让女儿出去见见世面,这也是为了陈瑶好,希望我能「成全」    陈瑶。    或许是二锅头的作用,最后她脸涨得通红,说:「我这不是跟你商量!」    顺提一句,从头至尾我未做任何表示。    甚至,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和陈瑶在满是泥浆和拥堵的平阳市区玩了一整天。    那通红的小脸和跳动的马尾如以往一般鲜活,还有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她表现出的那种控制欲,夸张得近乎俏皮,我简直无法理解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好的东西。    在数码广场。    我们研究了好一阵数码相机(主要是Sony的cyber-shot系列,轻薄小巧,陈瑶有点爱不释手),无奈价格略贵,最后不了了之。    一顿麻辣烫大餐后,我和陈瑶才坐上末班车,在如牛车般缓慢和颠簸中往大学城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在我们旁边站着一对斗气的情侣,男的不时用沈阳普通话嘟哝两句,女的始终瞥着窗外置若罔闻(都市霓虹透过水气腾腾的车窗洒在她的脸上,带来一种十分科幻的感觉)。    男的节奏越来越快,简直有点癫痫发作的征兆,为了防止可怕的后果,终于——到医学院站时,女的一脚踹在男的小腿上。    在一声猪叫和一片惊愕中,女的迅速下车,并在戴上帽子后回头看了一眼。    骤然亮起的车厢灯光中,我突然觉得那张清秀的脸有些眼熟,乃至心里禁不住一跳。    这种感觉我也说不好。    而陈瑶在我耳边轻轻说:「不错,又学了一招!」********************的评剧专栏元旦后就开始更新了。    自然,我忙于考试,也是放假回家后才知道。    这一连几期都在讲四九年到五九年即所谓红色黄金十年平海曲艺界的发展状况。    从欣欣向荣的民主生活到引蛇出洞的百花齐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